2024-06-07
葉步榮先生1940年生於花蓮縣壽豐鄉,高中以前均在花蓮求學,與東華大學地緣關係密切。葉先生1976年8月25日與楊牧、瘂弦、沈燕士於臺北市創立洪範書店,是臺灣出版界的長青樹,也是臺灣文化事業的引路人;尤著力於中、外文學、哲學、歷史等人文領域重要著作的出版、翻譯與推廣,建立起臺灣與世界閱讀交流與觀念互動的橋樑。其親身參與近五十年來書籍編纂、出版技術演變的歷程,出版數百種優質書刊,對臺灣文學、文化的推廣貢獻卓著,更可說就是臺灣出版與閱讀史料的百科全書。
2024-05-05
虞戡平導演,自1983年迄今,為臺灣原住民族影音紀錄及田野調查四十餘年,累積約三千多卷影像資料,紀錄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生活與歲時祭儀,保存重要的專業影像紀錄。這些珍貴影像紀錄悉數捐贈給「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」典藏,並授權數位化使用。
在臺灣原住民族群尚未正名的時代,虞導演擔任國家劇院《臺灣原住民樂舞系列-布農、阿美、卑南篇》總策劃(1983~2006年),將原住民族歲時祭儀為核心的樂舞展演,帶進國家最高表演殿堂,提供認識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的豐富底蘊。
為表彰虞戡平導演的專業成就與對社會的卓越貢獻,於2024年5月5日授予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。
在臺灣原住民族群尚未正名的時代,虞導演擔任國家劇院《臺灣原住民樂舞系列-布農、阿美、卑南篇》總策劃(1983~2006年),將原住民族歲時祭儀為核心的樂舞展演,帶進國家最高表演殿堂,提供認識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的豐富底蘊。
為表彰虞戡平導演的專業成就與對社會的卓越貢獻,於2024年5月5日授予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。
2023-06-01
林道生教授,1934年出生,畢業於花蓮師範學校簡易師範科(1951年畢業)。曾任花蓮縣明禮國小、美崙國中教師、玉山神學院音樂系講師、副教授、系主任、花蓮師範學院兼任講師、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兼任副教授。曾獲花蓮縣模範青年獎、花蓮縣優良教師、臺灣省中小學特殊優良教師、全國特殊優良教師、臺灣省教育廳國中教學方法優良教師、臺灣省音樂協進會音樂獎章、中國文藝協會音樂榮譽獎章及101年度花蓮縣文化薪傳獎的特別貢獻獎。
林教授畢生投身音樂教育與創作,自花蓮師範學校畢業後,音樂教學涵蓋小學、國中、神學院及大學。其音樂作品早年從愛國歌曲、現代音樂,至後期原住民音樂創作,包含獨唱、合唱、清唱劇、室內樂及管弦樂等逾千首。曾獲「國軍文藝獎」、「行政院新聞局優良歌曲」等獎項,其中最為人所傳唱者為《花蓮港序曲》與《林田山煙雲組曲》。林教授曾與花蓮詩人楊牧、葉日松、陳克華、陳黎等人合作創作本地詩樂作品及著作。
為表彰林道生教授在音樂教育和創作方面的成就,以及對社會的卓越貢獻,於2023年5月27日頒授名譽教育學博士學位。
林教授畢生投身音樂教育與創作,自花蓮師範學校畢業後,音樂教學涵蓋小學、國中、神學院及大學。其音樂作品早年從愛國歌曲、現代音樂,至後期原住民音樂創作,包含獨唱、合唱、清唱劇、室內樂及管弦樂等逾千首。曾獲「國軍文藝獎」、「行政院新聞局優良歌曲」等獎項,其中最為人所傳唱者為《花蓮港序曲》與《林田山煙雲組曲》。林教授曾與花蓮詩人楊牧、葉日松、陳克華、陳黎等人合作創作本地詩樂作品及著作。
為表彰林道生教授在音樂教育和創作方面的成就,以及對社會的卓越貢獻,於2023年5月27日頒授名譽教育學博士學位。
2022-11-11
郭元瑾,1951年出生,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系,為傳統產業忠興織造(1959年創立)第二代接班人、第三棒董事長,憑藉恢弘的國際視野與不斷創新及研發的精神,成功將夕陽産業華麗轉身為國際精品畫龍點睛的出色配角,作到世界第一名,蛻變為全球「窄幅紡織」織帶OEM的龍頭廠商。
郭董事長本人篤信佛教,長年累月行善不落人後,每個月固定捐款合計壹佰萬元給各個慈善團體及學校,本校亦為受贈單位。2020年至2022年間,捐贈建置「詩經花園」及美術館經費等,並捐贈清寒研究生與國際紅學研究中心,為本校開創新興教學與研究環境,對於推動文化、學術交流不遺餘力,樹立企業家楷模。
為表彰郭元瑾董事長的成就與對社會的卓越貢獻,於2022年11月11日頒授名譽管理學博士學位。
郭董事長本人篤信佛教,長年累月行善不落人後,每個月固定捐款合計壹佰萬元給各個慈善團體及學校,本校亦為受贈單位。2020年至2022年間,捐贈建置「詩經花園」及美術館經費等,並捐贈清寒研究生與國際紅學研究中心,為本校開創新興教學與研究環境,對於推動文化、學術交流不遺餘力,樹立企業家楷模。
為表彰郭元瑾董事長的成就與對社會的卓越貢獻,於2022年11月11日頒授名譽管理學博士學位。
2021-01-04
劉瑞復董事長,1945年出生,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畢業,為成功大學校友傑出成就獎得獎人,曾任臺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、成大電機系友會創會理事長、財團法人成電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。1975年創辦凌羣電腦,為臺灣第二家成立之資訊軟體公司。
現今凌羣電腦橫跨臺灣、中國、日本、美國與泰國等地。劉董事長成功領導凌羣電腦,為國內企業E化的關鍵,產業遍及金融證券、電信、醫療院所、政府與警政及高科技製造業等。凌羣電腦榮獲1998年經濟部產業科技發展優等獎、2006年CMMI Level 5、2014年經濟部卓越中堅企業獎及2018年第25屆國家品質獎-製造品質典範。
現今凌羣電腦橫跨臺灣、中國、日本、美國與泰國等地。劉董事長成功領導凌羣電腦,為國內企業E化的關鍵,產業遍及金融證券、電信、醫療院所、政府與警政及高科技製造業等。凌羣電腦榮獲1998年經濟部產業科技發展優等獎、2006年CMMI Level 5、2014年經濟部卓越中堅企業獎及2018年第25屆國家品質獎-製造品質典範。
2020-06-17
吳晟,本名吳勝雄,1944年出生,世居彰化縣溪州鄉圳寮村,為臺灣知名詩人,社會及環保運動先驅,1980年曾獲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(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)之邀請,赴美從事創作,馳譽全球文壇。先後榮獲中國優秀青年詩人獎、吳望堯中國現代詩獎、彰化縣磺溪文學獎特別貢獻獎、吳三連文學獎新詩類、臺灣文學金典獎新詩類及臺灣文學家牛津獎之肯定。
創作生涯近60年,吳晟老師自我要求藝術表現與臺灣現實密切結合。在教、耕、讀之餘,不停的寫作,主要動力來自對生命的熱愛、社會的關懷,以及文學的興趣。以文筆關懷鄉土,並積極投身社會運動,尤其關注環保議題,於推廣植林、監督產業污染、環境永續經營等面向貢獻厥偉,充分體現其真誠的文學家精神。為仰仗老師以寫作介入社會關懷的經驗,政府特於2016年禮聘擔任總統府資政,期使在老師的引導下,持續提昇臺灣的人文素養與環保理念。
2016-05-17
歐豪年,廣東省茂名縣人。1935年生。畢業於嶺南藝院,後赴臺獲頒中華學術院哲士。從事國畫創作,並自1970年起任中國文化大學教授,曾兩度擔任美術學系主任,作育英才,不遺餘力,即今藝壇新秀,多出其門。
45年來歐氏作品曾應港、日、星、馬、歐、美各國美術館個展數十度,蜚聲國際。並曾講學於美國史丹佛大學、華李大學、夏威夷大學及印地安那波里斯大學。1990年至1991年以英、法、德、奧、荷、比、西七國博物館巡迴展,載譽歐陸,旋獲臺灣行政院新聞局國際傳播獎章。1993年更榮膺法國國家美術當局,巴黎大宮博物館特別獎譽,為中國畫獲此獎之第一人。迨1994年,歐氏以周甲之齡,又膺大韓民國圓光大學頒以榮譽哲學博士,及美國印地安那波里斯大學藝術學博士,被推崇為堅持東方人文精神之代表畫家。(-- 截錄自全球華人藝術網)
45年來歐氏作品曾應港、日、星、馬、歐、美各國美術館個展數十度,蜚聲國際。並曾講學於美國史丹佛大學、華李大學、夏威夷大學及印地安那波里斯大學。1990年至1991年以英、法、德、奧、荷、比、西七國博物館巡迴展,載譽歐陸,旋獲臺灣行政院新聞局國際傳播獎章。1993年更榮膺法國國家美術當局,巴黎大宮博物館特別獎譽,為中國畫獲此獎之第一人。迨1994年,歐氏以周甲之齡,又膺大韓民國圓光大學頒以榮譽哲學博士,及美國印地安那波里斯大學藝術學博士,被推崇為堅持東方人文精神之代表畫家。(-- 截錄自全球華人藝術網)
2015-11-17
童子賢生長於花蓮,1990年創立華碩電腦,開主機板產業風氣之先,2001年催生華碩工業設計部門,引導華碩電腦切入筆記型電腦產業,2007年成立華碩代工和碩聯合子公司,華碩與和碩分割成兩個獨立公司,大刀闊斧改革OEM和ODM整體代工體系的體質與創新整合服務,主導以多元化的設計服務與代工生產的方式,跨足不同領域增加競爭力,帶領和碩公司業績屢創新高。 童子賢長年關懷資助偏鄉兒童教育乃至高等教育、贊助藝文團體、拍攝台灣文學家的影像紀錄,留下周夢蝶、余光中、楊牧、鄭愁予、林海音、王文興等文學家的影像故事,用文化資產凝聚社會信心;並關心公共事務貢獻所長,擔任公共電視董事、台北電腦公會理事長。本校於2015年11月17日頒授其名譽工學博士。
2010-11-06
楊南郡,1931年生於台南縣龍崎鄉大溪(蕃社溪)。1955年畢業於台大外文系,曾任職於外國駐台機構。退休後,成立南島文化工作室,從事台灣高山地區文化遺址之探勘研究、著述及人類學文獻譯註等。2000~2001任職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兼任副教授,主授報導文學。
以往五十年,在工作之餘,從事台灣高山踏勘,於1976年完成台灣百岳攀登。在登山的同時,也進行地理的探勘與山區人文史蹟的探查,包括清代開山撫番道路如:八通關古道、蘇花古道、崑崙坳古道、關門山古道、浸水營古道、阿郎壹古道的學術探險調查;日治時代理蕃道路如:合歡越嶺道、能高越嶺道、霞喀羅越嶺道、八通關越嶺道、關山越嶺道等,以及原住民族道路、漢人拓墾史跡、古部落遺址、古戰場的踏查,貫徹立足於台灣的全面性研究理念。
以往五十年,在工作之餘,從事台灣高山踏勘,於1976年完成台灣百岳攀登。在登山的同時,也進行地理的探勘與山區人文史蹟的探查,包括清代開山撫番道路如:八通關古道、蘇花古道、崑崙坳古道、關門山古道、浸水營古道、阿郎壹古道的學術探險調查;日治時代理蕃道路如:合歡越嶺道、能高越嶺道、霞喀羅越嶺道、八通關越嶺道、關山越嶺道等,以及原住民族道路、漢人拓墾史跡、古部落遺址、古戰場的踏查,貫徹立足於台灣的全面性研究理念。